扭計色{魔術方塊}一分鐘:角粒花樣2:組合手法3:兩對上下,用左右訣
Rubik's Cube for a Minute:
Corner Cubie Patterns 2:
Combined Methods 3:
Two pairs top and bottom, done with Left and Right Quad Moves
這個角塊[角粒]花樣,我們現在也做後面這兩對上下換位[調位]。
我們知道,角塊[角粒]口訣,三次(訣三(Q3)),
是前面(前右)上下換位:一次、二次、三次;
後面(後下)左右換位。
我們現在要也做左邊(前左)兩顆[粒]。
如果你左手夠靈活呢,你可以看着前面和左面,
做左手口訣三次(左訣三(LQ3)):一次、兩次、三次。
它的結果就是,左邊(前左)(上下)換位,
後面(後下)換回來[調翻轉頭]。
所以這面(橙色兩對)也換位了。
所以全上下四對全換位了。
自評:唔覺意把黃色向上,但也意外出現全背面顏色(橙、黃、綠),
做左手四部口訣(左訣(LQ))的少見畫面。
扭計色{魔術方塊}一分鐘:角粒花樣1:基本手法2:相鄰兩角,相同顏色
Rubik's Cube for a Minute:
Corner Cubie Patterns 1:
Basic Methods 2:
Two neighbouring corners have the same colour
這個花樣,面面都剩下一個十字,邊塊[邊粒]全在[喺晒度],
角塊[角粒]全走了位[走晒位],也就是一種角塊花樣。
它的角塊,相鄰兩格是一樣色的,例如紅色,例如藍色,例例白色。
用你學過的手法,是做得出來的。
我現在慢慢旋轉給你看,你看角塊都跑到哪裏了。
順便也看一下,白色的背面是白色,藍色的背面是藍色,
紅色的背面是紅色。
翻轉[反轉]:橙色、黃色、綠色。黃色的背面是黃色,
綠色的背面是綠色,橙色的背面是橙色。
下一段短片,公佈答案。
扭計色{魔術方塊}一分鐘:角粒花樣1:基本手法1:三面三色:訣三兩次
Rubik's Cube for a Minute:
Corner Cubie Patterns 1:
Basic Methods 1:
Three colours in each of three faces: Q3 twice
這個樣,你見過的。它是角塊[角粒]都跑位了[走晒位]的角塊花樣。
我第一想到時,我是看着發字(正確講法:發財)這一面開始做。
這樣就,中、發、白一列過[列音辣],這三面,
都有中、發、白這三種圖形[公仔]。
現在教你做。用顏色魔術方塊[扭計色],看着藍色這一面開始。
它事實是上下換位[調位]。
也就是角塊口訣三次(訣三(Q3)):一次、兩次、三次。
然後倒過來[倒轉]:整顆前二(WF2)。
再做三次(訣三(Q3)):一次、兩次、三次。
然後倒回來[倒翻轉]:整顆前二(WF2)。
這樣做做得出來了[嘞]。
紅、藍、橙。黃、綠、白。來[嗱]!
扭計色{魔術方塊}一分鐘:角粒花樣1:基本手法1:一列三面,皆有三色
Rubik's Cube for a Minute:
Corner Cubie Patterns 1:
Basic Methods 1:
For three faces in a row, each has three colours
這個花樣,你見過的(見《還原應用3:簡單手法,簡單花樣》)。
面面都剩下一個十字,是他自己的圖形[公仔]。
也就是說,所有角塊[角塊]都跑掉了[走晒位],
屬於一種角塊[粒]花樣。用你學過的手法,是做得到的。
這顆魔術方塊[扭計色],中、發、白是一列[音辣]過。
中、發、白這三面,都有中、發、白這三種圖形。
我慢慢旋轉給你看,你看一下這些角塊都跑到哪裏去了。
中、發、白。過來是索、筒、萬。
如果我用一顆[粒]顏色魔術方塊,你就會看得比較習慣。
紅、藍、橙這三面,都有紅、藍、橙這三種顏色。
過來就是黃、綠、白,這三面,都有黃、綠、白這三種顏色。
下一段短片,公佈答案。
おそらく、レース後のモトGPで最も人気のあるアトラクションはプロモーションガールであり、彼らは常に賞賛するファンに囲まれており、GP体験に色と美しさを追加して宣伝している製品やサービスを宣伝する素晴らしい仕事をしています。Perhaps the most popular attraction at a Moto GP after the Racing is the promo girls, they are always surrounded by admiring fans, they do a wonderful job of advertising the product or service that they are promoting adding colour and beauty to the GP experience.
扭計色{魔術方塊}一分鐘:調位旁白3:上層移位:五粒調位
Rubik's Cube for a Minute:
Narrations of Permuntation 3:
Shifting on the top layer: Five cubies are permuted
第三層邊塊[邊粒],有一個手法是移位[褪位]的,
這個移位是五顆[粒]換位[調位]。
第四顆(上前),第五顆(前右)。現在,
一(上右)、二(後)、三(左)、四(前)。
第一顆被第五顆趕(打)走,二被一打,三被二打,然後四被三打。
四下了第二層。
然後,第二層這一顆(前右),一,上去。那麼,第二層,
這顆(前右)是第一顆,二(上右)、三(後)、四(左)。
一打走二,二打走三,三打走四,四打走五。
五下了[落咗](正確講法:下回[落翻])第二層。
現在就是五顆換位。這段短片,也是旁白
(原片是《邊粒先1:邊粒3:末層5:面粒錯向,可以扭對》),
用五顆換位來介紹。
このビデオではワンクリックで動画の色を反転させる超簡単な方法をシェアします。
関連記事:https://www.videoconverterfactory.com/jp/edit-video/negative-film.html
動画の色を反転させる編集ソフト「WonderFox HD Video Converter Factory Pro」を無料で使ってみる:
https://www.videoconverterfactory.com/jp/dl/tips/hdpro.html
扭計色{魔術方塊}一分鐘:調位旁白1:扭落次層,另一路線
Rubik's Cube for a Minute:
Narrations of Permutation 1:
Another path for going down to second layer
這段短片是旁白
(原片是《邊粒先:邊粒2:次層2:扭落次層,另一路線》)。
我們借還原第二層其中一顆小方塊(一粒色仔),例如橙色藍色這一顆,
來解釋另一路線。它家在這裏(前右)。我們等一下會看,
甲、乙、甲反、乙反的情況。
現在橙色藍色這一顆在前上。
前上打前右是一打二,也就是甲(前(F))。
然後,上右打前右就是三打一,也就是乙(右反(R'))。
然後,還回前面是甲反(前反(F'))。然後,還回右面是乙反(右(R))。
那麼還原了橙色藍色這一顆小方塊。
還原小方塊(或整顆魔術方塊[扭計色])呢,又叫做「解」(solve)。
那麼我們想知道這些小方塊(要)怎樣[點]解呢,
我們就要知道,這些轉[扭]法是為甚麼[點解]要這樣轉[噉扭法]。
說明:由{從}第三層落{下}第二層的路線,通常時先把第二層個位{位子}扭{轉}上第三層。這是第二粒{顆}在第三層。我之所以會發現這另一路線,是安排第二粒在第二層。以邊粒{邊塊}來講,同樣只會影響這三粒。
扭計色{魔術方塊}一分鐘:調位理論5:三粒角粒:以訣為丙,丙丁反反
Rubik's Cube for a Minute: Permutation Theory 5:
Three corner cubies: With Quad Move as C, do C D C' D'
角塊[角粒]四步口訣,現在我們把它叫做「甲乙反反」。
六次一個循環,所以它的反動作就是四步口訣五次。
但是,四步口訣身為「甲乙反反」呢,
它的反動作就是「乙甲反反」哦[喎]!這是一個捷徑。
我現在把「甲乙反反」(訣(Q):註一)視為丙,
它與上層重疊[打疊(音沓)]的地方呢,
只(有)這一顆(角塊[角粒])(上右前)。
所以丙是一(前右下)打二(上右前),
然後我們把上反(U')視為丁,就是三(上前左)打一(上右前)。
然後我們繼續做丙反(訣反(Q'))、丁反(上(U))。
它最後的結果呢,就是一(前右下)、二(上右前)、三(上前左),
這三顆換位了[嘞]。
註一:「訣」是「四步口訣」的簡稱,Q是Quad Move的簡稱。
參考:教學影片(國語):
8355 最後五角塊心法:破壞再還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WqF-Dj9kTo
扭計色{魔術方塊}一分鐘:調位理論2:三粒調位:一打走二,三打走一
Rubik's Cube for a Minute: Permutation Theory 1:
Permutation of three cubies: 1 kicks 2 out, 3 kicks 1 out
聲明:平常說「一打二,三打一」,標題為湊四字才多說「走」。
教我用甲、乙、甲反、乙反(A B A' B')來做「中心點」(Dots)的貴人說,
因為甲與乙重疊[打疊(音沓)]的地方,只有一(×格)顆[粒],
所以進了交叉位的小方塊[色仔],會從另一邊[第便]出來,
而不進交叉點的,最後就會全再[翻二]回[翻一]家。
那麼你看着:一(右中)、二(前中)、三(上中)。
一打二:甲(二上(2U));三打一:乙(二右反(2R'))。
然後,甲反(二上反(2U'))、乙反(二右(2R))。
這樣就能做出「中心點」。
這個做法,是與(把魔術方塊[扭計色]轉成白色在上面),
用「框花樣」做「中心點」的做法(見《框花樣》),是一模一樣的。
參考:教學影片(國語,2分36秒到8分44秒):
Commutator , 魔術方塊一切的基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VI1ug0Wo5k&t=156s
扭計色{魔術方塊}一分鐘:調位理論1:三粒調位:甲乙反反
Rubik's Cube for a Minute: Permutation Theory 1:
Permutation of three cubies: A B A' B'
聲明:平常說「甲、乙、甲反、乙反」,標題為湊四字才只說「反」。
首先要感謝一位貴人,他用轉[扭]中間這一層,
來解釋「中心點」(Dots)給我聽。
本來,面塊(中心塊)[面粒(面塊)]是不可動的,
所以我覺得,轉中間這一層是打暴力球[打矛波]。
但是能用來解釋換位[調位]理論。
換位理論是三顆[粒]換位:一(右中)、二(前中)、三(上中)。
它的做法,就是甲乙反反。也就是:甲這一面:二上(2U)(註一);
乙這一面:二右反(2R');然後反回[翻]甲這一面:二上反(2U');
然後反回另一面(乙面):二右(2R)。
這樣就能把這三顆換位。也就是:一跑來二這裏,二跑來三這裏。
但是三呢,不是直接[就噉]跑來一這裏,而是經過二跑來一這裏。
所以你看回白色這個標章,就是向着這面的(頂部向着紅色)。
這個做法(現在把魔術方塊[扭計色]轉成白色在上面),
就與之前介紹「中心點」的做法(見《框花樣》),是一模一樣的。
註一:這個轉[扭]法有數種叫法。「二上(2U)」是指「從上面算起第二層」(2nd layer from the Up face)。